你的位置:澳门玩庄闲最科学的押法 > 新闻动态 > 论持久战国际版:今天的一切,都是毛主席当年的布局
这篇文章,我们来讲讲毛主席的国际大战略。
首先是我们的战略目标,天安门上两句话,一句是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”,一句是“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”,我党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意图,解放全中国,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,我们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。
但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,这个目标似乎过于远大啦。当时的我们,只是一个农业国,从1840年被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,中国人一百多年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。建国前刚刚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都是全国范围的极为残酷的战争,新中国就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诞生的,用毛主席的话说,那时的中国,一穷二白。而那时的美国和苏联,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第二强国,我们和这俩国家的差距,大到难以想象。中国要想主导世界,就必须彻底翻越这两座大山并完成全球整合,这是我们的战略任务,如果没有宏大的布局,这个任务不可能完成。
我们完成这一任务,总共分成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:“一边倒”加入苏联阵营,把自己的底子打扎实。
第二阶段:利用美苏相互对抗的机会,增强自己,消耗美苏,不断缩小自己和美苏的差距。
第三阶段:成为重量级玩家之后,联美抗苏,把苏联灭了。
第四阶段:实力继续增强,彻底超越美国,进而整合全球。
今天的我们,正处于第四阶段,实力已超美国,只是出于自身战略需要,让美国继续维持着老大的头衔罢了。但是,我们再谦虚再保守,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,也能把美国远远甩在身后,同时完成全球整合。一百年任人宰割,一百年重回巅峰,对这场惊天逆转贡献最大的人,无疑是毛主席。四个阶段,毛主席亲手完成了两个半,后面的一切,才变得顺理成章啦。
先说第一阶段,到现在,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当年的“一边倒”战略,他们要么觉得应该“远交近攻”,要么觉得我们应该“骑墙”,两边不得罪,两头获益。
先说“远交近攻”,“远交近攻”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你强大,你如果弱小,就应该反过来,近交远攻。做战略,最重要的是因时因地制宜,绝不能教条主义。你如果得罪了强大的邻居,对方有足够的能力对你造成致命伤害,而那个来自远方的朋友,根本帮不了你。反之,你如果和强大的邻居做朋友,得罪了远方的敌人,对方伤害你的成本太高,还要忌惮你的朋友,那你就拥有了足够的安全空间。
那“骑墙”行不行呢?当然不行。首先,你的邻居一定要逼你表态,其次,你只要态度坚决,对方给你的回报也是巨大的,那就是,帮你搞定农业国到工业国从0到1的跨越,这是你最需要的帮助。
这个阶段,最关键的一步棋,就是抗美援朝。苏联既然逼我们表态,那我们就要超出他的预期,直接把美国打了,之后,156个工业项目援助就来了。当然,毛主席做事情,都是一步棋好几个妙用,抗美援朝搞定苏联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也搞定了美国。毛主席太了解美国了,美国是个特别傲慢的国家,根本不讲理,你要想和美国做朋友,唯一的方式就是把他暴打一顿,反之,如果向他主动示好,那就不能做朋友,只能做狗。日本韩国极为恭顺,美国对他们随意凌辱,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也一度十分谦卑,却被告知,根本没有资格做美国人的朋友。所以,中国看似“一边倒”,但其实已经预留了和美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可能性。
到了第二阶段,我们的工业化从0到1差不多完成了,我们就要重新评估苏联的作用了。如果我们继续接受苏联的援助,会加速从1到100的过程,但有两个坏处:一是苏联体制僵化的毛病已经显现出来,我们学习苏联优点的同时,不可避免地学了一堆毛病;二是苏联这个国家太霸道,总是以各种方式侵犯我们的主权,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要进行战略转型,毛主席国际大博弈最精彩的部分,就发生在这个阶段。
很多人以为,美国和苏联是冷战的绝对主导者,其他国家要么充当美苏争霸的棋子,要么沦为无足轻重的背景板。但是,冷战有一个不合常理的地方,那就是,美苏作为各自阵营的老大,手下都有一帮小弟,正常情况下,应该是小弟们先上,老大躲在后面谈笑风生,为什么冷战期间,两位老大要亲自上场拼内功,小弟们反而从容不迫,大哥还要经常花钱收买小弟的忠诚。因为美国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,所以,美国总觉得自己在冷战期间表现极好,等到后来要和中国对抗的时候,还想延续冷战模式,但中国根本不接招儿,因为在中国眼里,冷战模式太愚蠢了,哪有小弟们活蹦乱跳,老大却要亲自上场的道理,如果大哥就要冲在前面,那这个大哥的虚名,中国不要也罢。
理解冷战,最好的模型,就是“三个世界”理论。但“三个世界”理论是有两个版本的,第一个版本,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:
第一世界:美国及一众小弟,即资本主义阵营;
第二世界:苏联及一众小弟,即社会主义阵营;
第三世界:其他不加入任何阵营的国家。
但毛主席不喜欢这个版本,因为按照这个版本,中国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:你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吧,就只能当苏联的小弟;不加入吧,又可能被两大阵营同时排斥,第三世界国家也搞不清楚,你明明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阵营当二把手,为什么要和我们一群边缘国家混在一起?
毛主席是一个特别实事求是的人,虽然不喜欢这个版本,但在第一阶段,还是接纳了这个版本,主动加入社会主义阵营,且冲在前面,直接把对面的老大给打了,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扬眉吐气。到了第二阶段,我们已经不愿再做苏联小弟,于是,第二个版本出现了。当然,这个时候,毛主席只做不说,直到晚年,毛主席才公开了这个版本,大家才看懂毛主席前面所有的布局。
毛主席版的“三个世界”理论是怎样的呢?
第一世界: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;
第二世界:其他发达国家;
第三世界:所有不发达国家。
这个版本的高明之处在于:首先分化了美苏和他们的小弟,不要管什么阵营不阵营,本质上就是两个老大欺负你们一众小弟,你们和美苏不是一伙的;其次是,所有不发达国家都找到了共同点,我们不发达,我们都是被发达国家欺负的角色,再看中国,虽然体量大,但是不发达啊,所以是我们自己人,且由于体量大,关键时候可以保护我们,于是好感度大大提升;最后是,毛主席最经典的国际版“统一战线”和“农村包围城市”就要上演了,依靠谁,依靠所有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国家,团结谁,团结美苏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,反对谁,反对美苏,至于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就是广大穷国联合起来,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手脚捆住,让他们不能为所欲为。
不过,这个版本还有一个bug,那就是,当时的美苏实在太强了,如果他俩真联合起来,足以横扫全球,尤其是,如果他俩选择先联手把中国搞掉,那中国就危险了,所以,除了所有国家都要斗美苏之外,美苏之间还要斗。这个时候,就要把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配合使用:需要鼓动美苏之间争斗的时候,用的是第一版;需要分化瓦解小弟们和美苏两位大哥关系的时候,需要号召第三世界国家给美苏制造麻烦的时候,用的是第二版。而且,正因为有了第二个版本,美苏根本没法躲在后面指挥小弟卖命,而是自己必须冲在前面,才能把小弟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,甚至还要花钱购买小弟的忠诚。
美苏也不傻,时间长了肯定发现问题,但他们无法改变这种局面,因为,毛主席随时准备出手,维持这种平衡。这里就要说到毛主席的另一个大动作了,中苏决裂。
大家普遍认为,中苏决裂,完全是苏联作出来的,中国是被动应对。苏联错误有二:一是赫鲁晓夫提出“联合舰队”和“长波电台”,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提议,触动了毛主席的底线;二是苏联搞出修正主义路线,构成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。这两个理由非常正当,但未必正确。首先,赫鲁晓夫提出“联合舰队”和“长波电台”,毛主席不同意,可以不搞,没必要决裂,事实上,赫鲁晓夫还专程跑来解释,就是希望继续维持同盟关系;其次,苏联搞修正主义,把他自己搞垮,不是好事儿吗,一个人伤害自己,我们为什么比他自己还愤怒?
所以,我们真正愤怒的是,赫鲁晓夫要和美国讲和,这才是我们的底线,美苏不能结盟,必须长期对抗下去。就在赫鲁晓夫跑来解释“联合舰队”和“长波电台”的事儿,自以为“误会”已经解除,并在回去后大肆宣扬中苏团结的时候,毛主席突然命令,炮打金门,一下子搞得美国十分紧张,美国认定苏联根本不想和平,这样我们就成功地对二者实施了离间。但这还远远不够,这只是一项战术动作,还上升不到战略高度,只能用来应急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所以,毛主席实施了更狠的一招,从根本上否定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合法地位,你要敢和美国讲和,那你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就别干了,甚至做出一副随时取而代之的架势,因为你是修正主义,我才是正宗的社会主义,所以我比你更具有合法性。这一招击中了苏联的七寸,苏联对老大的位置极度迷恋,为了自证清白,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方式对抗美国。
美国的欧洲小弟们看到了,也很高兴,他们也怕,美国和苏联讲和,随时把他们卖掉,毕竟,没有美国罩着,苏联的钢铁洪流随时可以推平欧洲,如果两个超级大国密谋瓜分世界,谁都有可能成为筹码,只有他俩坚持对抗,大家心里才踏实。但欧洲这帮国家,是不可能有胆干涉美国的决定的,当他们看到,中国用一种决绝的方式,把苏联逼到了对抗的路子上,他们也顺水推舟,叫嚷着让美国对抗下去,这就是我们看到的,两个老大,不得不被小弟们绑着,走上了对抗的第一线,小弟们却可以眉来眼去,比如法国就非常不老实。
美苏老老实实对抗,中国就可以安安心心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,发展自己的影响力了。一来,我们也不算背叛社会主义阵营,毕竟,我们一口咬定,是苏联首先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,我们不得已另立旗帜;二来,我们每天痛骂美国,告诉第三世界国家,他们的痛苦,主要就是美国造成的,别看美国现在看上去挺厉害,早晚会完蛋,我们不要怕他。两个老大被我们搞得灰头土脸,我们的实力却越来越强。
美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,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搞我们,比如支持印度,如果能让印度拖住中国,中国就不足为患了。能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,印度的尼赫鲁高兴坏了,马上开始疯狂挑衅中国,他盘算着,和中国干起来,如果打赢了最好,即使打输了,让中国陷入印度泥潭,美苏只会提供更多支持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印度的国内矛盾极为严重,比如“种姓制度”,印度如果想走上快车道,是一定要废除“种姓制度”的,但是,尼赫鲁不是靠革命上台的,个人权威不够,搞不了这么大的动作,他要么打赢中国提升威望,要么虽然打输但借机完成全国动员,用外力倒逼内部变革。毛主席看了一眼说,小学生就不要在博导面前耍弄小心思了,印度你就继续蹦跶吧,你想挨打,是一定会如愿的,但需要等待时机。时机终于来了,那就是古巴导弹危机,这是人类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次,美苏两国都高度紧张,哪还顾得上印度,毛主席于是果断了发起了对印度的反击作战。古巴导弹危机时间很短,但中国打击印度的时间更短,结果是印度惨败,我军代价极小,我军没有继续扩大战果,而是立即撤回,避免了美苏干涉的可能性,尼赫鲁的所有愿望全部落空,威望一落千丈,仅仅一年多后就气死了。连开国领导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,继任者更不可能解决,所以,印度至今保留了一大堆国内矛盾,对外则被中国压着死死的,大国梦碎。
印度靠不住,美苏也想过亲自下场,尤其是苏联,但毛主席完全不怕,全民皆兵,三线建设,就一句话:我完全准备好了,就问你啥时候打?这种战略威慑度拉满的做法,直接震住了苏联,毕竟,打仗的目的,不是为了杀人,而是为了获取利益,如果光脚的不怕穿鞋的,一副不打到最后一个人誓不罢休的样子,对方实在想不出来,为什么要趟这浑水。苏联也有按耐不住冲动,想试探一下我们的时候,但我们在珍宝岛的反击,让他们知道,我们是真的敢打。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的“换家战术”,虽然大概率是假的,但其原则是对的:只要中国受到攻击,全世界谁都别想好过。可以说,毛主席就是那个时代的“执剑人”,看上去是全世界最大的“好战分子”,但实际上却是全世界的守护神,正是他一方面,对核大战的准备最充分,另一方面,全世界宣扬核武器是纸老虎,才让那些真正的好战分子冷静下来,也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放下心来,所有人的意志汇聚在一起,人类终于避免了核战争。
第二阶段,是形势最复杂斗争最激烈的一个阶段,也是决定中国能赢得最后胜利最重要的阶段。通过这个阶段一系列正确操作,中国彻底打开了战略空间,拥有了极强的战略主动权,反观美苏,陷入到无休止的缠斗中,早已疲惫不堪,中国已经有实力按照自己的意志设计美苏争霸的结局。由此产生了中国下一个阶段的上中下三策:上策是,在美苏之间继续保持平衡,扎实推进国际版“统一战线”,看谁犯错就放谁的血,直到把二者都削弱到一定程度,之后一网打尽;中策是,和美国联手,干掉苏联,再和美国慢慢耗;下策是,和苏联合作,干掉美国,之后再和苏联慢慢耗。
按照毛主席的风格,一定是喜欢上策的,这种做法速度快、效果好、成本低、副作用小,唯一的问题是,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。毛主席年事已高,他必须考虑,在他离开之后,他的继任者能否坚持这一战略,如果操作不当,则有可能遭致美苏联手打击的恶果。于是,毛主席开始推动整个战略向第三阶段转变,那就是联美抗苏。
第三阶段为什么一定是联美抗苏,而不是联苏抗美呢?因为苏联就在中国身边,如果美国完了,中苏对抗很可能容不得我们慢慢玩,苏联随时可以掀桌子,这是致命威胁。美国则不然,美国在地球对面,美国虽然在中国周边有一些军事基地,但在和中国接壤的地方,没有一兵一卒,美军又对中国陆军极为忌惮,那么,美国对中国,是不能构成致命伤害的,顶多侮辱你恶心你,中国不像苏联那么极度好面子,中国也不怕围堵,因为就是从围堵中走过来的,所以,美国拿我们没办法。毛主席早就把美国的战略归结为“绞索论”和“跳蚤论”:一是“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的几百个军事基地,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”,二是“帝国主义占的地方太多,管得太宽了,十个指头按着十个跳蚤,一个跳蚤都捉不到”。对付美国这样的国家,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误,几乎是稳赢的。
确定了联美抗苏战略,接下来怎么操作呢?美国这个国家,是绝对不能向他主动示好的,他永远都是“从实力地位出发”和你交往,完全不懂什么叫平等和尊重,你只要向他示好,他就觉得你不行,他不可能给你平等合作的地位。中国要想和美国平等合作,必须是美国有求于我们才行。越南战争,是美国历史上打得最窝囊的战争,朝鲜战争至少是痛痛快快打的,越南战争就不一样啦,越南战争战场根本不对等,因为中国给美国画了一道线,不许美国过北纬17度线,否则我们就参战,美国想到朝鲜战争的痛苦,所以遵守了这一要求,于是,战场就只能选在南越,北越军队打得过就打,打不过就退回北越境内,美军不敢追。中国不用亲自下场,只需要给北越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,北越就可以和美国一直耗下去,美国深陷战争泥潭,持续被放血,却根本看不到头,国内反战情绪高涨,焦头烂额。这个时候,美国就只能来求中国,让他从越南战场全身而退,毛主席在书房里接见了尼克松,中美达成合作,苏联倒台已成定局。
又过几年之后,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,很多人喜欢把所有功劳都归结到总设计师身上,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。改开后,中国能够承接美西方产业转移,有两个重要条件:一是中国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,二是中国有庞大的受教育人口,这两件事,都是毛主席打下的底子,否则,所谓的开放,只是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,经济命脉被别国控制罢了,而不可能出现后来我们吸收了别人的功力,变得越来越强的现象,吸收整合别人的前提,一定是我们自己内功深厚。
就在中美关系走得越来越近的时候,苏联那边国内遭受重大危机,对外又陷入到阿富汗战争的泥潭,美国看到苏联犯下和自己当年越南战争一样的错误,非常高兴,开始在阿富汗为苏联放血,中国也加入到放血行动中,苏联疲惫不堪,硬撑了十年之后,只能狼狈撤出,再之后,苏联在内外交困中突然解体。
苏联倒台后,局面进入到第四阶段,中美正式走上竞争舞台,但深受冷战思维影响的美国,面对中国,完全找不到发力点。中国完全没有表现出要当老大的意思,也没有到处拉拢盟友,美国甚至怀疑,中国到底是不是他的对手。虽然苏联倒台了,但是俄罗斯还在,所以,俄罗斯倒像是一个值得打击的对象。还有就是,苏联倒台后,空出了大量的势力范围,美国还要去抢占这些成果,虽然以他的实力,并不能同时控制这么多盘子。美国再也无法做到战略聚焦,而是四面出击,中国则是专注于发展经济,尤其是把工业底子打得越来越扎实,各种短板一点一滴补上,民生也在逐渐改善,至于军事外交方面,中国只想稳定东亚东南亚局势,即专注周边安全。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羞辱和挑衅,中国既没有妥协,也没有把事态扩大,一直进行极为克制的斗争,然后把所有的耻辱转化成奋斗的动力。直到有一天,美国突然发现,中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,而他自己却在不断衰落,于是动用了除热战之外的所有手段打压中国,但都被中国一一化解,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形。接下来,美国还会继续捣乱,但已经不配成为中国真正的对手,中国则开始着手构建世界新秩序了。
这就是新中国一路走来参与世界大博弈并扭转乾坤的过程,虽然中国真正的巅峰尚未到来,但结果早已注定。不懂战略的人,可能觉得,中国的每一步都极为惊险,似乎我们的成功,是一个小概率事件,是无数机缘巧合的结果,但是,真正的战略,提供的恰恰是巨大的确定性,虽然具体过程可能有些曲折,但有哪些大的阶段是确定的,每个阶段的核心策略也是确定的,结果更是确定的。正如《孙子兵法》所说: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”,毛主席精通“庙算”,“未战先胜”是基本操作。最后,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首词,来结束本篇文章:
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
小小寰球,有几个苍蝇碰壁。
嗡嗡叫,几声凄厉,几声抽泣。
蚂蚁缘槐夸大国,蚍蜉撼树谈何易。
正西风落叶下长安,飞鸣镝。
多少事,从来急;
天地转,光阴迫。
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
四海翻腾云水怒,五洲震荡风雷激。
要扫除一切害人虫,全无敌。
毛主席写下这首词,是1963年1月,那时的中国,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,中苏关系又非常紧张,那时候,美国也是我们的敌人,在普通人眼里,那时的中国,可以说内外交困,但在毛主席眼里,这些敌人不过是苍蝇、蚂蚁、蚍蜉罢了,完全不足以对中国的正义事业构成任何威胁,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,那就是地球太小,盛不下我们伟大的事业,以及,无敌是多么寂寞。
Powered by 澳门玩庄闲最科学的押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